学科前沿|大数据时代可以赋予“地貌”新的含义
大数据(big data),已经成为新时代的潮流,不是跟风,更不是炒作,大数据的时代,必将改变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。很多时候,提出一个新的概念,往往比一个新的技术更加重要。“智慧城市”如此,“大数据”更是如此。大数据背景下,给地"地貌“学也赋予了新的含义。
地貌的概念
地貌:即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的总称。英文称之为 landforms 或者physical contours。传统的研究和应用中,我们通常只是利用DEM表达各种自然地貌。
地貌的扩展
正如地貌的定义所述,地球表面的形态,所包含的不应该仅仅是自然地球表面,更应该包含被人类改造过的地表形态。如果说位于我国西北的黄土地貌千沟万壑,西南的卡斯特地貌壁立千仞,那么,被人类改造所形成鳞次栉比的高楼,何尝不是一种地貌。
地貌的进一步扩展
英文中对地貌术语有 physical contours的定义,即自然的(地表)轮廓。正如地理学的两大分支自然地理(physical geographic)和人文地理(human geographic),我们所生活的城市,各类社会经济活动、文化娱乐活动和衣食住行活动,是怎么一种人文性质的空间形态,不少学者提出从“场所模型”到“流模型”表达人文活动,可流模型所生成的社会地图,真能够承担起表达社会活动空间形态的重任么!至少,某些时候,“流模型”并不是最好的表达方式。因此,采用数字地貌(DEM)的形式表达城市人文活动空间形态,也许是一种更好的表达方式。这里可以称之为——城市人文“地貌”(human contours)。
如果仅仅是为了和地貌能搭上边而提出城市人文“地貌”,并没有多大意义。况且,对于城市建筑等,也早已有人工地貌的说法。但是,如果从城市地理研究的视角出发,可以将城市地貌分为:
城市自然地貌:城市中的自然地形表面
城市建筑地貌:城市中的人造建筑物及其他设施
城市人文地貌:与人类衣食住行文娱等相关的各种基础设施及其它相关对象
城市空间与城市自然地貌
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,主要驱动因素就包括城市自然地貌,比如兰州市依黄河东西扩展,南北被山相挟;济南市北边有黄河,南边有千佛山,也是呈东西走向。这种带状的城市空间结构,也是造成城市交通拥堵的一个重要因素,这也是济南和兰州交通拥堵排在全国前列的一个总要原因。不得不说,城市自然地貌深度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和运转,尽管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一直在增强。
城市空间与城市建筑地貌
城市的建筑,某种程度上体现着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、产业结构和空间格局。城市的空间开阔度,城市的景观格局,城市建筑甚至是其主要影响因素。当人类个体(你我或他)走在道路两旁,高楼青山绿水眼前并现,远比只有高楼大厦清爽得多。基于城市建筑构件城市建筑地貌,对城市空间格局,城市景观分析等具有重要意义。
城市空间与城市人文地貌
人是城市中最活跃、最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得主体对象,并没有一个好得方式表达人流,交通流所体现得城市空间结构,尽管有空间句法、足迹地图,仍然是一个不尽人意得可视化。实际上,从社会学得视角研究城市结构,相关工作者并不会过于强调空间结构。然而,城市中普遍存在得餐馆、宾馆酒店、购物场所、娱乐场所和文化教育机构等,都与人们日常生活得衣食住行息息相关。人们的日常生活,充斥着住宿、聚餐、购物、娱乐健身、ATM机存取款、医院看病和接受各类文化教育。因此,人们的衣食住行文娱等社会活动最终都将作用于以上这些基础设施。这种主要以人为对象,主要利用动能和机械能,以各类基础设施为节点,所形成的人流,交通流,其实就是一个大的城市空间场模型。在大数据时代,每人一部手机,物物可以被感知,城市的物联网提供了大量的城市大数据,基于这些城市大数据,将这个体现着人们各类社会活动的无形场模型进行可视化,城市人文“地貌”便是一种比较好的表达方式。
大数据时代,是机遇,更是挑战,我们需要用激情与钻研去挖掘大数据带给我们的惊喜!
资料来源:公众号|Geo Talks
本期编辑:王波涛 王新宇
猜 你 喜 欢